查看原文
其他

正义存在每个人身上,我们总有变得更好的希望 |《理想国》共读(十二)

罗翔说刑法 罗翔说刑法 2023-02-21
苏格拉底上一次带我们在城邦中找到了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在考虑了城邦之后,由大及小再回归到我们个体。正义是否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先看人的灵魂中是否有近似“智慧、勇敢、节制”这三种美德,因为正义正是使得这三种品质产生并保持的东西。

Socrates and His Friends Discuss "The Republic," as in Plato's Account  约翰·拉·法尔热



    城邦的正义只能来自个人 

灵魂里是否有智慧、勇敢、节制的美德,这可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连苏格拉底也说用当前的这种论证方法,只能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格劳孔倒不介意,能够知其然就足够了。

于是,苏格拉底首先论证了城邦中有正义,一定是城邦公民具有这种品质使然。

苏:因此我们不是很有必要承认,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和城邦里一样的那几种品质和习惯吗?因为除了来自个人而外城邦是无从得到这些品质的。须知,假如有人认为,当城邦里出现激情时,它不是来自城邦公民个人那是荒谬的。其它如城邦里出现热爱智慧这种品质(它被认为主要是属于我们这个地方的),或贪婪财富这种品质时(在腓尼基人和埃及人那里都可以看到这种性格,而且他们彼此不相上下),也都应该认为这是由于公民个人具有这种品质使然的。(郭斌和译本)
我说:“那么,我们非常有必要同意这点:在我们每个人里面的那些部分和习惯同样也在城邦当中?因为他们不是来自任何其他地方。如果有人认为激情部分不是从私人进入城邦里面,那就太荒唐了;因为他们[私人]是他们[城邦]拥有这个激情部分的原因,比如在色雷斯、斯基泰和某些接近北方地区的人;或者[城邦的]爱学习部分尤其归因于我们周边地区的人;或者[城邦的]爱金钱部分在腓尼基人与埃及人那里显然也不是最少的。”(何祥迪译本)

除了来自城邦的公民,城邦是无从得到这些品质的,所以苏格拉底觉得城邦的品质来源于个体,当然城邦的品质也影响个体,这是一种良性的正向循环。

一个好的城邦能够把人塑造为一个好人,那一个好的人也能够让城邦变成一个好的城邦,但反向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一个坏的城邦会影响每个人的心性,把一个人变成坏的人,继而使这个城邦变得更坏。

Sappho and Alcaeus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


    承认矛盾律的存在 

在讨论灵魂的三种美德之前,我们需要对“灵魂”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不然论证的起点就不一样了。

苏:个人的品质是分开的三个组成部分呢还是一个整体呢?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就是说,我们学习时是在动用我们自己的一个部分,愤怒时是在动用我们的另一个部分,要求满足我们的自然欲望时是在动用我们的第三个部分呢,还是,在我们的毎一种活动中都是整个灵魂一起起作用的呢?(郭本)
既然有三部分,那么我们究竟是运用每个部分来做同一件事情,还是运用不同部分来做不同事情。也就是说,我们是运用一部分去学习,运用另一部分去发怒,又运用第三部分去欲求,即欲求营养和生育的快乐,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还是一旦我们启动,我们就运用整个灵魂去做其中每件事情。(何本)

灵魂到底是整体在起作用,还是分不同部分在起作用,这个问题确实很费解,需要我们耐心倾听苏格拉底的论证。

苏:有一个道理是很明白的:同一事物的同一部分关系着同一事物,不能同时有相反的动作或受相反的动作。因此,每当我们看到同一事物里出现这种相反情况时我们就会知道,这不是同一事物而是不同的事物在起作用。(郭本)
显然,相同事物不愿意同时做或遭受相反事情,无论是在相同方面,还是对相同事物。因此,如果我们在哪里发现它们以这些[相反的]方式产生,那么我们就知道它们不是相同的,而是杂多的。(何本)

苏格拉底接下来问了一个问题:“同一个事物的同一部分,能不能同时又是动又是静的?”大家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假如有一个人站着不动,但是他的头和手在摇着,是不是能够说“这个人又动又静”?

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不能,我们应当说,这个人是一部分静另一部分动”。

Socrates Looking in a Mirror 伯纳德·瓦扬


这对我们有重大的提醒。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在逻辑上矛盾律是存在的,当时的智者学派认为矛盾律是不存在的。

苏格拉底觉得最高级的学问是辩证法,但是当时智者学派把辩证法给庸俗化了。智者学派的辩证法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变戏法,因为它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一个东西既对又错,一个东西既美又丑,一个东西既动又静。

苏格拉底提醒我们,这其实是混淆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当你认为有真理,那与真理相对的就是谬论,但当你不承认矛盾律,那就谈不上真理,也谈不上谬论。

很多同学经常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坏。这就是陷入了智者学派的这种诡辩论,好比我再问一个问题“张三是个活人,那张三是不是一个死人?”

有人抢答:“张三是个活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死人,因为他违法乱纪,已经没有灵魂了,所以他是个死人。所以我会骂他是个死鬼。”你会发现这个回答牛头不对马嘴,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你说张三没有灵魂死了,那李四也能说张三活在我们的心中。

如果都是这样思考问题,那可能永远想不清楚问题。再比如“张三杀了个人,大家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人又抢答说这得辩证地看。“张三杀人”是坏的事情。但他要是正好杀了我的情敌李四,我追求王五的机会就更大了,那这就是一个好的事情。这其实就是混淆了同一层次的问题,对a是好事,对b是坏事,这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回到书中,苏格拉底提醒我们矛盾律是存在的。如果没有矛盾律,谬论不再存在,那真理也就消解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真理的确定主义跟相对主义这种变戏法的诡辩论。在同一个条件下,真理和谬论不可能同时为真。一件事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可能既是好又是坏。

The circular arc relief on the Berlin Bauakademie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2022年数据公布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4,我185以上,很多人说我是高个子,结果张三说“其实你蛮矮的,因为你跟姚明比起来其实非常的矮,你在姚明面前就是一个小侏儒”,所以你看到没有,张三说我又高又矮,它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我们生活里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杠精,混淆不同层次的问题,偏要跟你对着干,偏要说赢你,他们认为一切都是虚假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跟这样的杠精交流,问题永远没有结论。

苏格拉底就认识到了,“真理的死亡意味着道德的死亡,道德的死亡意味着文明的死亡,没有真理与道德唯一可能的结局就是回归野蛮”。所以苏格拉底论证灵魂的美德时,首先就要把杠精思维排除出去,要承认矛盾律的存在。


    灵魂的渴望 

灵魂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张力。比如单纯的干渴本身不会要求任何别的东西,所要求的是得到它本性需要的东西,就是饮料。当你渴了,就想喝水,苏格拉底在这里有一段较长的论证。

苏:那么,就渴而言,我们说渴是灵魂对饮料的欲望,这里所涉及的除了饮料而外,我们还提到过什么别的没有?我们有没有指明。例如是渴望得到热的饮料还是得到冷的饮料,多的饮料还是少的饮料,一句话,有没有指明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饮料呢?但是,假设渴同时伴有热,那么欲望便会要求冷的饮料,如果渴同时伴有冷,那么欲望会要求热的饮料,不是吗?如果渴的程度大,所要求的饮料也就多,如果渴的程度小,所要求的饮料也就少,不是吗?单纯渴本身永远不会要求任何别的东西,所要求的不外是得到它本性所要求的那东西,即饮料本身,饥对食物的欲望情况也如此。不是吗?(郭本)
那么,就它是干渴而言,我们会说它不仅是对某种东西的欲望,更是灵魂里面的某种欲望?例如,干渴是对于热饮或冷饮、多饮或少饮的干渴,或者一句话‘干渴是对于某种可以喝的东西的干渴’?或者说,如果某人在热的时候口渴了,就引起冷饮的[欲望];如果冷了,就引起热饮的[欲望];如果由于量大而干渴得厉害,就引起多饮的[欲望];如果量少,就引起少量的[欲望]?但是,干渴本身是这样一种欲望,它只欲望符合其本性的东西即喝本身,从不欲望其他东西;反过来,饥饿只欲望吃本身?”(何本)

干渴产生一种欲望:渴望得到饮料,如果渴伴随热,他的欲望就指向冷的饮料。

Ganymede with Jupiter's Eagle  贝特尔·托瓦尔森

但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没有人会只要求饮料而不要求好的饮料,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想要好东西的。

苏格拉底如何来反驳?

苏:我前面说过:仅本身的东西关系着仅本身的东西,特定性质的东西也关系着特定性质的东西。我完全不是说,它们关系着什么就是和什么同类,以致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科学也就是健康的科学和有病的科学了,关于邪恶和美德的科学因而就是丑恶的科学和美好的科学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只是说,当科学变得不再是关于一般科学对象的,而是变成了关于特定对象的,即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科学时,它就成了某种科学,这使它不再被单纯地叫做“科学”,而被叫做特定的科学,即医学了。(郭本)
我说:“我之前想要说的这点了:当这些事物跟某些相关时,一方面是唯一的事物本身跟唯一的事物本身相关,另一方面是某些性质跟某些性质相关。我并不是说‘这些事物像那些与之相关的事物,以至于在健康和疾病方面的知识就是健康和疾病,以及在恶和善方面的知识就是恶和善’;而是说‘一种知识的产生不仅由于知识本身,还由于某种性质——这方面就是健康和疾病;这种知识是某种性质和知识本身联合产生的,它不再简单地被称为知识本身,而是加上某种性质之后被称为医术’。”(何本)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人渴了要喝气泡水,有人喝矿泉水,还有人喝神仙水,都是好的饮料,但在抽象层面上,这人就是想喝饮料;建筑科学也是一样的,建筑学是一种关于建造房屋的科学,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都是建造房屋的,因此当科学关系的不是一般对象,而是特定对象,那就成了某种专业科学。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玫瑰虽然凋零了,但是美依然存在”,玫瑰花是一种现象性的东西,但它本质性的东西“美”依然是存在的。所以苏格拉底说灵魂如果仅仅渴而已,所想要的就没有别的东西,仅仅是想喝东西,他就极为想要并力求得到这个东西。


    控制我自己 

当我渴了,就想喝东西。但苏格拉底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人感到渴,但是不想要饮,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我,我在上课的时候,一直讲话,就很容易口渴,但我很少去喝水,为什么我要控制我自己?因为喝了水我可能会不停地上厕所,这在课堂上不合适吧,所以我就克制我喝水的欲望。

苏:因此,如果一个人在渴的时候他心灵上有一个东西把他拉开不让他饮,那么这个东西必定是一个另外的东西,一个不同于那个感到渴并牵引着他象牵引着牲畜一样去饮的东西,不是吗?因为我们说过,同一事物以自己的同一部分在同一事情上不能同时有相反的行动。(郭本)
“如果它在干渴时有某个东西[往远离水的方向]拖拽它,那么在它当中,难道不是有某个渴本身——使人在饮方面像野兽那样——之外的东西吗?因为我们说过,相同事物不会同时在相同方面和对相同事物做相反的事情。”(何本)

因为灵魂中存在两种不同的东西,一个叫他们饮,另一个阻止他们饮,而且阻止的东西比叫他们饮的东西力量更大,而且这种行为的阻止者如果出来阻止的话,它是根据理智考虑出来阻止的,牵引者则是情感和疾病使之牵引,不是吗?

为了进一步说明灵魂中存在的两种东西,苏格拉底又举了个例子:

苏:但是,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并且相信它是真的。故事吿诉我们:阿格莱翁之子勒翁提俄斯从比雷埃夫斯进城去,路过北城墙下,发现刑场上躺着几具尸体,他感觉到想要看看但又害怕而嫌恶它们,他暂时耐住了,把头蒙了起来,但终于屈服于欲望的力量,他张大眼睛冲到尸体跟前骂自己的眼睛说:“瞧吧,坏家伙,把这美景瞧个够吧!”(郭本)
我说:“但是我听过某个故事,而且对此深信不疑:据说阿格莱翁之子勒翁提奥斯,从比雷埃夫斯的北城墙外部,由下往上走,他感觉到公共刑场旁有尸体。他欲望去看,又受不了而让自己转身离开;经过一番斗争,他蒙住[脸];最终他屈服于欲望,睁大双眼,跑向尸体说‘可怜鬼,让你们看够这美景’。”(何本)

我们把这个故事换成张三的故事:张三上网打算听罗老师讲柏拉图,结果打开一个网页,跳出来几张极具诱惑力的图片,张三开始纠结,心里想要点进去看看小视频,但还是提醒自己不能看,那些小视频不健康不好,手机会卡不好看,我要闭住眼睛。结果他忍耐了两秒钟,最后还是睁大了眼睛说读柏拉图有什么好看的,还是看那种小视频更开心更爽。他的灵魂就跳出来对他说:“瞧吧,坏家伙。把这个视频看个够吧!”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苏:我们不是还看到过许多这类的事例吗:当一个人的欲望在力量上超过了他的理智,他会骂自己,对自身内的这种力量生气。这时在这种象两个政治派别间的斗争中,人的激情是理智的盟友。激情参加到欲望一边去——虽然理智不同意它这样——反对理智,这种事情我认为是一种你大概从来不会承认曾经在你自己身上看到出现过的,我也认为是一种不曾在別的任何人身上看到出现过的事情。(郭本)
我说:“我们在许多其他地方也感觉到,当欲望迫使某人对抗推理时,他就会责骂自己,并恼怒那个强迫他自己的东西[欲望],好像双方起内讧似的,而这种激情则跟理性成为盟友?它[激情]跟欲望合伙去做理性选择所不应该做的事情,我认为你会说你从未感觉到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我认为也从未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何本)

这种感觉你熟不熟悉?我也会有这种情况,前一晚聚餐喝多了,第二天其实会厌恶自己。像很多同学抽烟,一边戒烟一边抽,一年要戒364次,终于戒成功了1天,碰上闰年可能要戒365次。

其实会这么想的同学啊,在苏格拉底看来已经是拥有高贵灵魂的人,“假定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有错,那么这个人愈是髙贵,他对自己所受到的饥、寒或任何其他诸如此类的别人可能加诸他的苦楚就愈少可能感到愤怒”。

我的欲望是喝酒,我的理智提醒我不要喝,最后在激情的作用下,我走向了欲望或者走向理智。“理智”“欲望”与“激情”这就是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灵魂中的三种力量。

苏:我们现在对激情的看法正好和刚才的印象相反。刚才我们曾假定它是欲望的一种。但现在大不同了,我们很应该说,在灵魂的分歧中它是非常宁愿站在理性一边的。(郭本)
“跟我们刚才在激情部分方面所表明的情况相反。因为我们曾经认为它是某个欲望部分,但是现在我们则说远非那样,而是当灵魂产生内讧时,它更加倾向于拿起武器站到理性部分一边。”(何本)

就像城邦中有生意人、辅助者、护卫者,个人的灵魂中也有欲望、激情、理智。我们说正义是使得勇敢、节制、智慧得以产生并保持的东西。那么作为我们个体也是一样,当我们个体灵魂的激情、理智和欲望各尽其职,各安其分,这个人就是正义的。

我想再重申一次,我们共读《理想国》,是以自我教育的视角来读,来自我要求,成为一个正义的人。如果你经常感到虚无、人生没有意义,阅读《理想国》你会知道矛盾律是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值得追求的意义;如果你经常沉迷于低级乐趣或不好的习惯,事后还总是懊恼,阅读《理想国》你会知道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缺陷,但我们总有自我控制、变得更好的希望。




2023年的一月,有的人回到许久未归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人再次踏上旅途感受人山人海的风景,还有的人可能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着大家的团圆,不知道你的一月是如何度过的,新年又有什么计划?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走上理想的轨道,我今年计划和大家继续共读《理想国》,特准备了10本纸书,欢迎点击下图抽奖并和我一起坚持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